2009年2月25日 星期三

離開。雪域

一晃眼,就到了該離開西藏的日子了。近一個月的旅程,有苦也有樂,離開高原的時候和出發時相比,最明顯的差別是:人瘦了一圈。為了感受腳下的這片土地,身體有時還是得付上代價的;至今,我仍然無法適應高原裡的"食物"和"要把人薰昏的糞坑"...不過為了到此一遊,難受的事也不算不能忍受了。而現在,我坐在東風大卡車裡,高原裡的一切就要結束了...




雖然旅行的地方交通並不發達,在大城市之間的景點都不易到達,要是不打算包車,又任性地決定在這裡停留,往往去的容易,回的難。蹲在路旁苦苦等候過路的車子是家常便飯的事情。
但是,我還是覺得,即使像是在西藏高原這樣交通不發達的地方,自助旅行起來却比在台灣時還來的方便。
為什麼呢?我想,也許是因為人們在這片擁有的太少的土地上早已學會如何敞開心胸相互地幫助,反而在台灣這片富裕的土地上,人們則是因為擁有的太多而失去了人與人之間最根本的互信和分享的心態了吧!


我們為了節省預算不多的荷包,又任性地在當雄下了車(為了轉去納木錯)後,現在的我們只能佇足在公路的一旁,向路過的車輛揮舞著雙手,試圖攔下一輛能搭載我們的過路車
不久,一輛小廂型車便在我們面前停了下來,我們得以順利地前進'那曲'(當然,還是要給司機一點車錢,在這裡算是平常的事)
到那曲,並不是因為那裡有什麼特別的景點可供停留,純綷只是因為那曲的城鎮規模比較大,說不一定會有出西藏的客運車站


我們在那曲下車後,並沒有急著尋找客運車站,而是打算在這裡休息一晚,順便到旅社外洗了個澡(旅社裡沒有澡間,要去街上開給人洗澡的店洗)和衣服,吃飯和睡覺,隔日一早才出發離開找車。
...沒有找到客運車,却找著了一輛東風大卡車
兩個揹著大後背包的旅人,盯著停在小吃店前的一排貨車,眼神頓時發亮了起來,這裡是長途貨車司機們群聚的休息站
雖然不好意思,但是還是厚著臉皮進去問了正在裡頭吃飯的司機,可以順道載上我們出西藏嗎?
司機看了看一臉期盼且看似無害的兩人,很阿莎力的就答應了!








吃過午飯後的12點左右,東風大卡車頭裡坐滿了四個即將要出發的人,這回我們要順著青藏公路(註1)一路離開雪域。
我有點難以壓抑住心裡的興奮,不是為了啟程,而是為了第一次坐在大卡車車頭裡的體驗(平常沒有機會坐到...),一輛輛從旁經過的轎車,全變成了由上而下俯視的長方盒子,有股居高臨下的滿足感從心底生出,啊~原來是這強者的眼光和霸氣是這樣一個感覺呀(陷入自我的想像中....)


大卡車行走在筆直不見盡頭的青藏公路上,速度却始終不敢貪快
飄過車窗外的,是山的陵線,是草的碧綠,是潔白的雲朵和蔚藍的天空,對我們來說這樣的風景不能說它不美,也不是不令人感到心曠神怡,只是看了兩個鐘頭後,人就開始變得麻木與痴呆了,心裡開始慶幸當初選擇由壯麗的滇藏線進入西藏
雖然由青藏公路進入拉薩是最快,最安全的方式,但要待在車上大約兩天不能動彈的時間裡肯定也不會好過到哪。
想著想著,不知過了多久,四周的空氣竟開始變冷了...


不久前車廂裡的溫度還是悶熱的,而在攀上一個山頭後,天空竟下起雪了
車窗玻璃上的雨刷不停地擺動掃下落在上頭的飛雪,路面看起來是更加的濕滑和危險,想到剛才驚見翻倒在路旁一輛大卡車,就愈覺得我們沒有駛快的本錢,還是慢慢地開的好
只不過這一慢,好似也太誇張了點,也許是要怪司機大哥給的時間太不正確(雖然早有心裡準備),才讓我有落差的心情
司機大哥說大約晚上12點就會到達青海的格爾木(我們要下車的地方),但一路上我們沒有塞車,也無意外狀況,却在隔日清晨7點抵達我們的目的地(不過也免去了讓我們摸黑下車找路的危險,要感謝他們才是...)


在18個小時的車程後,煎熬還沒有停止,我們要在格爾木轉搭另一輛臥舖車接續前往西寧,車站服務的先生告訴我們,上午10點準時開車,不放心再問了一回,確定沒錯,10點準時開車。
果真,10點鐘一到,車子開始緩緩地駛離了客運站,我們這才驚覺...是的,我們已經完全離開了身後的雪域之國,又再次回到這受時間掌控的國度裡了....






註1:青藏公路1951年動工修建﹐1954年通車。從青海的西寧經格爾木翻過崑崙山﹑唐古拉山﹑越過藏北高原到拉薩﹐全程2100公里。



此分類上一篇文章:世界最高的鹹水湖-納木錯--下一篇文章:9月4日烏魯木齊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